苏州工业园区介绍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1994年至今,已先后召开十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七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中新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园区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到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到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园区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型发展初显成效。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加注重资源集约、生态环保与民生和谐,转型发展起步较早、力度较大、步伐较快、成效较好。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积极推进“腾笼换凤”、“优二进三”、“退低进高”工程,连续三年新增科技项目与服务业
项目超过制造业项目,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8个和2.1个百分点,国际知名品牌服务业项目日益增加,形成了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发展质量持续提高,万元GDP能耗0.36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等走在了全国开发区的前列。
2.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大政策资金重点聚焦力度,科技三项经费连续三年翻番增长,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08年达3.9%。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独墅湖高教区等创新载体建设集群推进,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其中建成面积150万平方米,形成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9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创新功能加快完善,建成了IC设计、软件评测、生物医药、动漫影视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聚各类创投机构达52家,创投资金规模超16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31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中科院创新工程三期—中科纳米所揭牌投运,全国第三个国家级创新园——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挂牌成立,100余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内实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以每年50%以上速度增长,创新型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3.东部新城快速崛起。主动融入苏州中心城市发展,高标准推进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建设,东部新城初具雏形。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完备,园区从一开始就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与“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标准高质量完成了主要基础设施的开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0亿元,动迁民房5万多户,建成道路478公里,铺设管网1633公里,集中建设了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供热厂等源厂设施,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实事工程全面推进,累计开工建设各类建筑5266万平方米,竣工3529万平方米,国际博览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工程相继建成,多幢超高层建筑开始启动,城市大型地下商业载体—星海街地下商业广场、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时代广场、水上摩天轮主题公园、滨水国际化娱乐休闲街区—月光码头等重点商贸工程快速推进,利福国际、九龙仓、新鸿基等知名品牌与总部项目纷纷落户。城市环境面貌日益优化,金鸡湖大型激光音乐喷泉、李公堤夜景灯光工程先后建成,东环路改造初见成效,累计新增绿地3421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45%,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创造了环保基础设施全覆盖、绿色乡镇全覆盖、ISO14001贯标企业最密集等多个全国开发区之最,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4.中新合作持续深化。始终高举中新合作旗帜,深入推进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被两国领导人誉为中新合作典范。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先后编制实施了8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优化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体系,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率先在全国开发区中设立了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个SZV空陆联程通关模式、首个中外合作办学试点,并成为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首批出口加工区及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全国首个国际电子产品交易基地获批建设,全国首个“虚拟口岸直通放行”模式开始运作,与太仓港“区港联动”也全面实施,极大地优化提升了投资软环境。园区经验加快辐射,国家商务部去年专门发文推广园区发展和借鉴新加坡软件的经验,江苏省南北共建项目—苏宿工业园开发初见成效,“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成为苏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
5.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以及燃气入户等实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77万元和1.5万元。社会事业更趋繁荣,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已有10所海内外高校正式运作、师生规模近4万。此外,社区工作站模式成功运作,邻里中心功能不断拓展,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居民生活便利度和舒适度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更趋加强,重视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实现了“全覆盖”。重视加强廉政建设,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与土地公开拍卖等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虽然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及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相比,园区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例如,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民生改善与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繁荣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园区开发建设15周年。我们将围绕建成“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园区之一”、打造“科技、生态、物流和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始终高举中新合作旗帜,坚定“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发展信心,树立“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的发展导向,突出“保增长、促转型、塑品牌、重民生”的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继续保持15%左右的增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争做科学发展的新示范,开发开放的新品牌。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发展、保增长。把保增长作为2009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政府拉动、国资带动、项目推动”,重点围绕城建、产业、科技、生态、民生等五大领域,力争2-3年内通过政府投资拉动企业和社会投资1300亿元。同时,抢抓跨国公司重组洗牌、行业调整机遇,注重引进扩大内需受惠项目、内销型税源项目以及产业反周期项目,鼓励跨国公司把订单优先放到园区,帮助和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加快培育IC、TFT-LCD、精密机械、新兴产业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抓调整、促转型。始终把促转型作为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以东部高新产业区、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中新生态科技城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计划,启动实施“生态优化计划”,加快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园、腾飞苏州创新园等科技载体建设,大力促进特色产业集聚、促进高新技术集聚、促进优秀人才集聚,力争新增科技项目超500个、各类研发机构30个、创投担保机构20个,新建科技载体100万平方米。
3、抓合作、塑品牌。始终把塑品牌作为提升定位的有效抓手,积极开展“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活动,高举中新合作旗帜,维护和创新“中新合作”品牌特色,深化政府间合作,扩大企业和民间交流合作,推进CSSD上市。同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在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物流创新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力度,积极探索“走出去”发展,进一步推广中新合作经验,不断放大园区品牌效应。
4、抓和谐、重民生。始终把重民生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内涵,注重开发型投入与民生型投入联动并重,注重鼓励创业和扶持就业有机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加快区镇一体化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教育、卫生、养老、社区、文化、便民、富民、保障等“八大民生工程”,让开发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居民。
总之,在新的发展时期,苏州工业园区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争先进位,努力使园区发展得更好更快,力争早日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园区,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探索更多新鲜经验。
以上就是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国际本科精英计划小编关于【苏州工业园区介绍】的详细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资讯或详细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站。咨询热线:400-043-5255
上一篇: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介绍
下一篇:苏州研究院地址
港澳直通车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与香港伍伦贡学院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开辟一条通往港澳及海外院校的新途径。
3+2国际本硕连读ACCA项目以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优质师资与教学资源为依托,引入英国高端课程体系,面向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同等学历者或已完成高二所有课程的学生提供相关出国留学课程,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国外留学资源、系统的学习和全方面的服务。
国内本科阶段,入读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国际本科中心,该课程是桑德兰大学批准的正规的本科学位课程。完成3年制课程学习,通过项目外审,将获得桑德兰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国外硕士阶段,凭借桑德兰大学本科学位证书可直接申请海外名校硕士【英国硕士一年制毕业】,海外硕士毕业回国可获得硕士学历认证。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海外艺术名校直通车”项目是由研究院国际艺术中心整合中外艺术教育资源,借助学校丰富的产学研平台资源和专业硬件设施,引入海归艺术名师,打造产教融合的学习与升学模式,旨在为艺术设计、音乐方向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培养与升学指导等服务,通过“专业艺术熏陶+国际化教学+艺术实践”等多维度培养,打造国际化艺术学习氛围,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艺术思维。
本项目学生将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进行雅思语言强化学习以及国外合作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项目教学体系完全与国外合作院校接轨,同时有着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程已获得国外合作院校的认可。所有课程将由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任职教师以及外籍英语教学专家联合任教,国外合作院校专家将不定期来校进行专业指导。
艺术专业直通班课程是由西交大苏州研院对接经教育部认证的国际大学艺术名校,学生通过一年国内的艺术类专业课程、语言类课程和其它辅修课程,迅速掌握艺术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国外专业学习的思维方式、创作能力和语言能力,并能顺利进入适合自己的知名艺术类大学,提前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活。
为适应中韩经贸的快速发展,培养服务于中韩交流的中高级人才,促进韩国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开设韩国名校本硕连读项目。该项目具有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色,得到了韩国各院校的广泛认可及好评。学生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全日制学习三年,完成教学计划课程、通过相关考试后即可赴项目对接的韩国大学就读剩余本科课程
为配合推进国内高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懂专业、通外语、高学历的国际复合型职业人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开设“国际硕士”升学项目(以下简称:IMP项目)。该课程目标是为在国内三年制专科生、本科毕业生、大四在读的学生进入国外大学硕士阶段打下坚实的语言和专业基础。该项目致力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的思维桥梁,解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诸如专业基础知识缺乏、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薄弱、不适应国外教育体制、批判性思维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学校通过对申请学生在校学习成绩评估及报名材料审核,可注册入读IMP项目课程。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简称布大,始建于1876年,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是全英大学十强之一,属于红砖大学、罗素大学集团、科英布拉集团、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大学气候联盟、欧洲大学协会成员。布里斯托大学在社会科学和法律研究和教学方面建立了全球公认的杰出声誉。布里斯托大学的经济、金融与管理学院对全球政策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地理科学学院是世界环境系统和人类科学综合研究的主要国际中心之一、法学院是最早教授EEC法的法学院之一、社会科学与法学学院拥有31位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以及18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学院素有“英国工程王国”之称。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地区,不用远赴海外就可以感受不同的学习背景及文化特色,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香港的大学不仅有着国际化的视野,拥有欧美、英国等各个教学大国的教授任教,拥有众多海外交流机会。另外,香港的大学由于地缘的关系,与中国高校有着广泛密切的关系,学习课程适合香港与中国国情,有助于学生发展。不出国门享受纯英文教学环境香港的大学奉行纯英文授课,有着纯正的英文教学环境,由于香港特殊的背景,所有香港学生都是以英语作为第二母语学习,能够快速提升个人英语水平,有助于个人发展
马来西亚留学具有黄金跳板称号,赴马来西亚留学的学生很容易得到第三国发展的机会,并且马来西亚采用的是英联邦教育体制,学历认可度很高,独特的双联课程吸引了不少外国学生前往留学。相较于国内高考的巨大压力,选择马来西亚留学则显得优势多多。
加拿大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使其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社会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共设10省3地区,其中包括法语区魁北克省,首都为渥太华位于第一大省安大略省,其中70%的大学都在安大略省,加拿大的大学主要分为医博类大学、综合类大学和基础类大学。
澳大利亚是全球公认的拥有世界上先进、创新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国家之一,澳洲有42所大学和高等院校,毕业于这些院校的学生的学历资格被世界200多个国家广泛认可,并且澳洲八大五星院校全部进入世界百强!专业设置非常全面,众多专业更是名列世界前列,比如工程、生物、通讯、金融和会计等,满足学生专业选择多样性的要求。
基于双方学分互认协议,西交大苏州研究院学习阶段涉及7门专业课,共计21个学分转移至詹姆斯库克,并且新加坡校区在缩短假期时间的前提下完成规定学位课程设置(新加坡校区3学期/年),从而节省留学时间及留学费用。由于新加坡与澳大利亚校区间的学制不同,1+1.5培养模式是针对新加坡校区,新加坡校区学费低于澳大利亚校区20%-25%;生活费用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也低廉许多。同时,1+2培养模式对接澳大利亚校区,对于梦想澳洲学习的同学而设计。
西交大苏州研究院与英澳新百余所高等院校直接对接,学生完成我院的一年的预科课程直接被国外的多所大学认可。与国外大学预科相比,PPTE项目预科课程更有优势,对学生从一个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提前适应海外留学生活。完成国内一年的预科课程后赴英澳新对接大学学习3年,为高中生赴海外留学深造提供了便捷、理想的特别通道。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始建于1824年,位于英国第二繁华城市曼彻斯特,曼大是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公立大学。根据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15年发布的报告,曼彻斯特大学是培养出世界各国现任领导人第二多的英国大学(仅次于牛津大学)。
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坐落于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市,气候温和宜人,是新西兰最大的从事教学研究且拥有最多专业的综合性大学,2022QS世界排名85位,且商学院获得AACSB,EQUIS和AMBA三大认证,作为全球著名大学,奥克兰大学提供140多个专业的学位或证书课程。
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是一所加拿大的顶尖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创建于1957年,位于安大略省西南部滑铁卢,以学习与实习并重的合作教育(CO-OP)而闻名。加拿大综合性大学排名的第3位,是北美地区最优大学之一,学校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做为北美地区第一个经认可建立数学系的大学,以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办学项目。
中国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城大(CityU),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中国香港八大之一。在2021年QS世界排名中,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位列第48位。城大为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的中国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并迁往现校址九龙塘,1997年在原威灵顿中学旧址设立九龙湾分校,提供副学士及高级文凭课程。
国际本硕预科精英计划项目(Preparatory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Elites)下称“PPIE项目”,为未能进入国内理想院校深造的广大学子提供海外名校本科及研究生学习机会的绿色通道。
其他优秀院校精品项目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