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留学项目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留学项目 > 学校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

来源: 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留学项目发布时间:06月07日

摘要:“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协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人文国际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Philosophy and Human Sciences,UNESCO)等单位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期刊中心等单位承办。...

  “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协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人文国际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Philosophy and Human Sciences,UNESCO)等单位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期刊中心等单位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科院前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张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国际哲学与人文理事会秘书长路易斯·欧斯特贝克,亚洲新人文网联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熊秉真,欧洲宗教研究会主席蒂姆·詹森,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等来自国内外的院士、国内外重要刊物主编、世界大学评估专家、著名人文学者参加了本次跨学科研究学术盛会。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主持。

14.jpg

  林忠钦在致辞中提出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交大继续探索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的新举措,本次大会打破科技与人文的界限,为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提出了新思想和新方法,同时也为创立“新文科”体系、构建以中国学者为主导的科技人文话语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新视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在学报创刊四十周年之际,举办了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与“一流期刊”建设高端论坛,与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形成联动。

15.jpg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第一届科技人文“融通杯”英语辩论赛、《新科技人文》英文期刊揭牌仪式以及以“新科技人文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校长/会长论坛等一系列相关活动,中外重量级学者和专家为大会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的与会嘉宾参与到16个不同主题分论坛的讨论中,全方位对大会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外国语学院全体领导班子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国内外大咖齐聚上海交通大学,探索构建“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16.jpg

  科技与人文是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和人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日趋融合,人类社会和世界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人文社会问题需要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人文社会学者一起努力方能解决。鉴于此,何顺文、朝戈金、熊秉真、路易斯·欧斯特贝克、蒂姆·詹森、托玛尔理工大学副校长努诺·马德拉出席校长/会长论坛。论坛由顾锋主持,嘉宾们从教育家和学者的角度就科技与人文之间的融通、新文科的内涵建设、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年轻人造福人类福祉等问题展开了高屋建瓴的讨论。

  大会邀请十余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本次主题作主旨发言,视角新颖,内容丰富。加州大学厄湾分校人文研究院院长戴维·哥德伯格展示了算法逻辑如何建构、提高并限定生命的种种方式,强调算法对生命的编码及其由此产生的社会性和价值等概念。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资深教授王宁认为人文与科技在当代是互补的,而且人文学科将发挥新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则从一位民俗学者的角度出发畅谈科技携手人文的可能性、机遇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人文国际理事会主席路易斯·欧斯特贝克就人文学科与新技术的关系发表高见。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从人文与科学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探讨了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亚洲新人文网联主席熊秉真从跨学科的角度介绍了中国文学启蒙与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菲利普·巴克利就科技与责任问题。加州大学厄湾分校人文学院院长泰鲁斯·米勒考察了大规模数字化时代档案馆变化中的功能,认为数字化的档案馆对未来跨文化交流和跨历史的联系将发挥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叶舒宪从华为创立鸿蒙品牌这一技术事件出发,思考中国如何依托技术的领先去开拓其文化附加值。南京大学的伦纳德·内多夫教授从数字人文的角度介绍了《贝奥武夫》的最新研究成果。宗教史国际协会主席、南丹麦大学宗教研究系的蒂姆·詹森教授分析了传统的宗教思维方式对生态危机产生的影响,认为应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补充变通的价值观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清华大学的王敬慧教授从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入手,讨论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中的人性问题。纽约大学的哈罗德·修海勒教授从对人的重新界定出发,论述了科技发展与伦理责任这一重要问题。

  会议期间,值九校联盟(C9 League)十周年之际,举办了以“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主题的第一届科技人文“融通杯”英语辩论赛决赛,九校联盟(C9 League)成员高校纷纷选派优秀选手参赛,他们的精彩表现给与会的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荣获冠亚季军。颁奖仪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丁剑主持。

  跨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助力分论坛,融合科技人文新成果

  本次大会共设立“新人文”、“科技人文”、“数字人文与文学性”、“人工智能翻译”、“科学技术与文学”、“跨学科研究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文学”、“生态人文”、“后人类主义与伦理研究”、“交互艺术与交互媒介研究”、“语言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文学与认知”、“跨学科研究”以及“人文科学的前沿研究”等16个分论坛。各分论坛紧扣大会主题,探索科技伦理、科技治理、数字人文、智能语言、智能教育、健康与人文、科技与文学、科技与文化多样性、人文质量标准与世界大学评价等前沿问题。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金雯负责的“科技人文”分论坛以人工智能的情感计算、数字时代的历史叙述、数字时代的世界文学研究、数字人文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等议题讨论了数字人文与大数据等相关问题。

  此外,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以“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为议题在本次大会期间召开了“研究会会长会议暨院长论坛”,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上海外文学会会长叶兴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同济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吴赟、上海交通大学杨枫等学者出席论坛,共同讨论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和一流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期刊主编、专家学者对话高端论坛,构建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的评价体系

  构建负责任的科技人文评价体系是针对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科技发展所带来问题的应对举措。为提供新技术与新人文相融合的跨学科的国际性学术平台,本次会议举行了《新科技人文》英文期刊创刊的揭牌仪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朝戈金、中国社科院原新闻所所长尹韵公共同为《新科技人文》英文刊揭牌。

  该期刊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英文刊,旨在介绍和传播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农业、媒体学、社会科学及人文领域中最前沿的理论探索与革新应用。该学术平台将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要,打通科技与人文的界限,以跨学科和国际化为主要特色,刊载人工智能、网络和大数据等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交叉而产生的创新成果,让科技人文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逐步释放活力、激发动力、提升能力,从而构建负责任的科技人文评价体系。

  同时,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在学报创刊四十周年之际,举办了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与“一流期刊”建设高端论坛,与首届新科技人文会议形成联动。《中国社会科学》总编、《文学评论》主编张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外国文学》主编金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张福贵,《北京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刘曙光,《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新华文摘》副总编王善成,《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武宝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玉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都大学学报》主编曹顺庆,《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外语教学》主编王和平、《上海翻译》主编傅敬民、《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人大外语学院院长郭英剑、上海高校学报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何云峰等50位专家就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与第四次科技革命、跨学科研究与学术评价体系、“一流期刊”内涵建设路径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为中国构建科技人文学术话语体系贡献智慧。

  作为此次会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彭青龙教授认为,“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一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是高校继续探索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的新举措,也是构建中国‘新文科’知识体系的新尝试,其中研制跨学科成果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关键,上海交通大学的学者有意在这个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以上就是 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留学项目小编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举办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的详细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资讯或详细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站。咨询热线:

  • 紫藤计划利用线上、线下或混合学习模式,为学习时间和场所受限的在读学生或在职人士提升全球成长力和竞争力。学生完成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实践探索和能力提升,为全球化、专业性的进一步深造铺就道路。

  • 青藤计划为全面培养充满盎然朝气的年轻学员量身定制。学员将充分利用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在国际教育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上海交大的优质师资和社会资源,在终身教育学院完成为期半年至一年的课程学习、实践探索和能力提升,并有机会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校园里进行多维校园的探索。

  • 金藤计划是在商务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和变革,为期一年的全日制商务实训项目,由6个月实战学习和6个月名企实践组成。致力于培养适应力强,具备全球视野和行业知识储备,富有领悟力和领导力的职场新人,搭建校园到职场实践的桥梁。

  • 旨在培养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卓越,具备创新精神、团队意识,有志于赴日本留学及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 2017年原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面向社会开设“ACCA课程”项目,为行业培养专业英语水平优良、通晓国际准则、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财经人才及高级商业管理人才。

  • 红藤计划是以面向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进行精细化切分以适用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员的国际标准化课程。A、B、C、D四个层级的课程让学员全方位、多角度、实践性、创造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在充分准备的任一阶段有能力选择全球化升学道路。

  •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依托交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前沿的办学理念,通过独特的课程设置满足海外大学本科学术课程需求。同时提供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多维校园,让学生可以在国内完成海外大学课程第一年。学生通过在上海交通大学一年的课程学习,从而完成从国内到国外教学方式的转化适应,并且提前适应海外教学模式。

  • 随着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个人需要拥有更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发展,紫荆计划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学生们在交大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中锻炼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激发学术潜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成长力。

  •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依托交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前沿的办学理念,通过独特的课程设置满足海外大学本科学术课程需求;同时提供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多维校园,让学生可以在国内完成海外大学部分本科课程。学生通过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学习,从而完成从国内到国外教学方式的转化适应,并且提前适应海外教学模式。

其他优秀院校精品项目推荐在线咨询

北外出国留学培训多国留学预科项目
英美澳加韩等多国留学项目,全程北外校内教学,国外原版教材,双语授课!
上外英美澳加法德西多国留学项目
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英美澳加爱新荷多国留学项目!
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
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留学项目,体制内 项目,对接英美澳加荷兰北欧多个国家!
中央财经大学留学预科/HND/本硕连读
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承办3+1/2+2/1+3/1+4留学项目,校方办学 确保留学成功!
中国传媒大学2+2国际本科、留学预科
英美澳加法韩意多国留学预科项目,1+3/1+4/2+2多种留学模式!确保留学成功!
山东大学美英澳国际教育项目
开设世界50强澳洲悉尼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定向班,约克大学定向班,新马方向精品班
电子科大英美澳加意等多国留学预科
电子科技大学英美澳加新留学预科项目、3+2本硕连读留学项目、西班牙日本留学项目。校方主办,管理严格,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欧美名校硕士桥梁直通车
雄厚的师资力量 中外教师联合执教,小班授课,真正体验国际课程的学术氛围
上海大学ACCA3+1/艺术留学预科/多国留学项目
与国外院校合作、共同进行学生培养,开发出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国际教育方式
川外英美澳加新德意等多国留学预科项目
IFC多国留学预科、德国、意大利公立大学免学费留学项目!
苏州大学2+2/3本硕连读/硕士留学预科项目
名校文凭,经济效益的留学之路,海外院校均为国家教育部留服中心认可院校,回国认证有保障
南京理工大学1+3/4、2+2/3、3+1+1留学项目
南京理工大学出国留学项目有1+3/4留学预科、2+2国际本科、3+1+1本硕连读留学项目。对接国家有英美澳加新等国。
华中师范大学英美澳加爱新荷多国留学预科
华中师范大学IFC留学预科对接英国、美国、澳洲、加拿大、荷兰、爱尔兰、新西兰7个国家100余所海外院校认可该课程
北京交通大学3+2国际本硕连读项目
充分享受北交大优质教育资源,师资保障,感受名校学术氛围,融入多彩大学校园生活,享有统招学生相同的学习生活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出国留学预科项目
国际商学院承办教学,专业教学有保障。项目开设热门专业,海外、归国就业有保障